研究院动态

《中国经济时报》专访江南大学(绍兴)产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健教授:让“国粹”黄酒在守正创新中成为“中国的、世界的”

点击量:43 时间:2025-03-28 13:33:46 来源: 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赋予了历史经典产业新的使命。

作为浙江历史经典产业代表之一,绍兴黄酒产量占全国黄酒产量的2/3,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难题。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杨益波专访了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健教授。以下采访内容刊登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时报》头版“区域发展论坛”板块上。


01


加快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中国经济时报:绍兴黄酒是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经典产业,但在规模已超万亿元的国内酒类消费市场上,却难分一杯羹,至今没有打造出具有领军作用的“爆款”产品。问题在哪里?有何建议?

毛健:绍兴黄酒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传统产业现代化转型的阵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创新体系失衡。近年来,绍兴黄酒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仍缺乏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关系更多体现为矛盾,而非赋能。这导致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多样化、高质化的需求。

二是技艺传承危机。绍兴黄酒酿造技艺的活态传承面临现代生产工艺及人才就业观念的影响,存在断代风险。

三是文化认知错位。千年黄酒被贴上“老派”“守旧”标签,在青壮年群体中认知度和认同感较弱。数字化时代的碎片化、标签化传播导致酒文化内涵被消解,难以传达深厚文化内涵,年轻消费群体流失严重。

为此,建议加快构建“传承—创新—文化”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推动黄酒产业实现从生产方式到价值体系的全面升级。首先,推动重构科技创新生态。加大对传统酿造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传统酿造为本体,加强风味物质、健康因子等基础研究,坚持“高端化、健康化、时尚化”原则,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

其次,破解技艺断代困局需要构建现代传承体系。推进“数字化保存+现代教育”双轨模式加快构建,开展酿造流程数字化建模,实现传统技艺精准传承。

此外,要全力推进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国际非遗认证提升文化势能,推动黄酒从地域符号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让这项传统技艺得到国际与国内的认可。


02


守正创新,重拾黄酒文化魅力

中国经济时报:绍兴如何一体化推进黄酒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让黄酒产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重拾文化魅力?

毛健:绍兴黄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传统酿造走向智慧酿造。东方最古老的酿酒技艺始于黄酒,传统黄酒酿造工艺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步骤均采用传统操作,顺应时节,体现微生物发酵独特性。在坚持双边发酵、多菌共酵、以曲酿酒、酒药传承等核心工艺基础上,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开发酿造过程中,融入微生物生长状态的智能图像识别、微生物发酵状态的智能判定等智慧酿造核心技术,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灯塔工厂”等新型工厂,进一步推动黄酒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二是让文化传承与现代传媒充分结合要加强黄酒作为文化符号的“软实力”转化,以申请世界“双遗”为目标,梳理文化元素,并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比如,建立黄酒文化数字博物馆,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科技体验项目,如AR酒道表演、VR酿酒体验等,通过现代传媒渠道,突破地域限制,打破年龄圈层,实现文化传播与电商销售的融合。

三是重构消费场景。黄酒产业需要从传统餐桌向全域渗透,打造丰富的文化体验场景,让古韵与现代并存。比如,可以打造“黄酒主题沉浸式剧场”,将《兰亭集序》等文化IP与黄酒品鉴结合,实现“饮酒赋诗”场景复刻;开发“二十四节气黄酒宴”,结合时令食材与黄酒搭配,激活仪式感。还可借鉴饮品行业营销手段,打造全新社交消费场景。比如,创立“黄酒LAB”概念空间,提供黄酒露酒、黄酒特调鸡尾酒、黄酒咖啡等新潮饮品,吸引年轻社群。

在这个过程中需关注几个方向:第一,以国际化视野开拓全球市场。黄酒可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强化品牌国际传播。比如,联合海外餐厅推出黄酒配餐指南、参与国际酒类展会,逐步建立“中国黄酒”的全球认知;加快标准化建设,推动黄酒出口标准与国际接轨,解决海外市场准入问题。

第二,绿色酿造践行“双碳”目标。提升品牌社会责任感,加快绿色转型。推广有机糯米种植,优化酿造工艺降能耗,建设碳中和示范酒厂;推出“低碳黄酒”概念产品,满足环保意识崛起的消费需求等。

第三,突出黄酒与其他酒类的健康饮用区别,强化黄酒的健康属性。面对亚健康人群,开发具有科学依据的各种功能性黄酒,切入大健康赛道,通过科普等活动深化消费者对适量饮用黄酒有益身体健康的认知。

总之,绍兴黄酒要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市场为锚,守正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跃迁,成为“中国的、世界的”。


03


探索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时报:浙江提出要大力支持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重塑辉煌,绍兴抢抓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新机遇,加快推动绍兴黄酒产城融合,全力推进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绍兴可以进行哪些探索?

毛健:绍兴提出要走“产、城、人、文”融合的发展之路,我觉得这是绍兴黄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将黄酒产业嵌入城市空间规划。绍兴要充分利用中国黄酒国际博览会永久会址所在地东浦黄酒小镇、黄酒业唯一的国家级工业遗产鉴湖酒坊等一系列历史文化景点,以东浦黄酒小镇为核心,建设黄酒文化体验中心,积极加快建设世界名酒交易中心,以酒贸易促进绍兴黄酒产业发展。以绍兴黄酒集团旗下的鉴湖酒坊群为基础,打造传统酿造技艺展示区,充分展示黄酒产业的历史与技艺。同时,政府要科学地做好“十五五”(2026-2030年)黄酒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绍兴黄酒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推动产业功能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培育黄酒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黄酒配套服务业。发挥浙江省黄酒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重要作用,设立绍兴黄酒产业发展基金,坚持教育、培养与跨行业引进人才,大力培养新一代技艺传承人,强化政策协同与产业生态构建。推动黄酒与绍兴文旅、教育、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业带多业”的生态圈。

三是实施“黄酒+文化”工程。开发“黄酒+旅游”线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推行“黄酒+教育”工程,建设黄酒文化研学基地,打造绍兴黄酒文创IP,推出联名款、定制款文化衍生品,潜移默化影响新一代认知。

让绍兴真正成为闻酒香、品酒味、讲好酒故事的黄酒之城,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良性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